在線:3 人
白朮
功用:在血補血,在氣補氣(同血藥則補血,同氣藥則補氣。), 無汗能發,有汗能止(濕從汗出,濕去汗止。止汗同耆、芍之類, 發汗加辛散之味。)。燥濕則能利小便,生津液(既燥濕而又生津何也, 汪機曰:「脾惡濕,濕勝則氣不得施化,津何由生?用白朮,以除其濕, 則氣得周流,津液而生矣。」), 止泄瀉(凡水瀉,濕也。腹滿腸鳴而瀉,火也。水火激相則腸鳴。 痛甚而瀉,瀉而痛減者,食也。完穀不化,氣虛也。 在傷寒下利,則為邪熱不殺穀也。 久瀉,名脾泄,腎虛而命火衰,不能生土也。 有積痰壅滯,肝氣不能下,大腸虛而作瀉者,宜豁痰。 有傷風瀉泄者,宜散風。如脾虛溼瀉者,宜白朮。 凡治瀉,丸、散優於湯劑。),消痰水腫滿,黃疸濕痺。 補脾則能進飲食,祛勞倦(脾主四肢,虛則倦怠。), 止肌熱(脾主肌肉。),化癥癖(同枳實則消痞,一消一補名枳朮丸, 荷葉燒飯為丸。脾運則積化也。)。 和中則能已嘔吐,定痛安胎(同黃耆則安胎,黃芩除胃熱,白朮補脾, 亦除胃熱,利腰臍間血。蓋胎氣繫於脾,脾虛則蒂無所附,故易落。 利腰臍血者,濕除,則血氣流行也。)。
十劑分類 | 補脾、燥濕 | 性味 | 苦燥濕(經曰:「脾苦濕,急食苦以燥之。」),甘補脾,溫和中。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在血補血,在氣補氣(同血藥則補血,同氣藥則補氣。), 無汗能發,有汗能止(濕從汗出,濕去汗止。止汗同耆、芍之類, 發汗加辛散之味。)。燥濕則能利小便,生津液(既燥濕而又生津何也, 汪機曰:「脾惡濕,濕勝則氣不得施化,津何由生?用白朮,以除其濕, 則氣得周流,津液而生矣。」), 止泄瀉(凡水瀉,濕也。腹滿腸鳴而瀉,火也。水火激相則腸鳴。 痛甚而瀉,瀉而痛減者,食也。完穀不化,氣虛也。 在傷寒下利,則為邪熱不殺穀也。 久瀉,名脾泄,腎虛而命火衰,不能生土也。 有積痰壅滯,肝氣不能下,大腸虛而作瀉者,宜豁痰。 有傷風瀉泄者,宜散風。如脾虛溼瀉者,宜白朮。 凡治瀉,丸、散優於湯劑。),消痰水腫滿,黃疸濕痺。 補脾則能進飲食,祛勞倦(脾主四肢,虛則倦怠。), 止肌熱(脾主肌肉。),化癥癖(同枳實則消痞,一消一補名枳朮丸, 荷葉燒飯為丸。脾運則積化也。)。 和中則能已嘔吐,定痛安胎(同黃耆則安胎,黃芩除胃熱,白朮補脾, 亦除胃熱,利腰臍間血。蓋胎氣繫於脾,脾虛則蒂無所附,故易落。 利腰臍血者,濕除,則血氣流行也。)。 | ||
禁忌 | |||
配伍 | 血燥無濕者禁用。能生膿作痛,瘍潰忌之 (補氣故也。凡脹滿者忌用。白朮閉氣,然亦有塞因塞用者。)。 | ||
炮製 | |||
品類 | 用糯米泔浸(借穀氣以和脾。),陳壁土炒(藉土氣以助脾。),或蜜水炒, 人乳拌用(潤以制其燥。)。 (千金方云:「有人病牙齒長出口,艱於飲食者,名髓溢。」單用白朮愈。 於朮,出浙江於潛,因以名之。今出仙居及江西,功倍白朮價貴。 天生朮至少,價非常昂貴。) | ||
備註 | 肥白者出浙地,名「雲頭朮」,燥白出宣歙名「狗頭朮」,差勝於浙。 炮製: 用糯米泔浸(借穀氣以和脾。),陳壁土炒(藉土氣以助脾。),或蜜水炒, 人乳拌用(潤以制其燥。)。 (千金方云:「有人病牙齒長出口,艱於飲食者,名髓溢。」單用白朮愈。 於朮,出浙江於潛,因以名之。今出仙居及江西,功倍白朮價貴。 天生朮至少,價非常昂貴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