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:11 人
吳茱萸
功用:潤肝燥脾,溫中下氣,除濕解鬱,去痰殺蟲,開腠理,逐風寒。
十劑分類 | 燥,祛風、寒、濕,宣下氣、開鬱 | 性味 | 辛苦大熱,有小毒, 歸經:入足太陰血分(脾。),少陰、厥陰氣分(腎、肝。其氣燥, 故專入肝,而旁乃脾、腎。)。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潤肝燥脾,溫中下氣,除濕解鬱,去痰殺蟲,開腠理,逐風寒。 | ||
禁忌 | 治厥陰頭痛(仲景用吳茱萸湯。),除毒腹痛(痛在小腹。), 嘔逆吞酸(俗名醋心,亦有吐酸者,宜降火清痰,用吳茱作嚮導。 蔡中丞苦痰飲,率十日一發,頭痛胃寒、嘔酸不食, 得一方茯苓、吳茱湯泡七次,等分蜜丸,名吳仙丹,前後痰方無及此者。), 痞滿噎膈(胃冷。),食積瀉痢,血痺陰疝,痔疾腸風,腳氣水腫, 口舌生瘡(為末調服,貼足心,過夜便愈,能引熱下行。)。 衝脈為病,氣逆裏急(宜此主之。)。 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(段成式言椒性善下,吳茱性上,似不盡然。 寇宗奭曰:「此物下氣甚速。」 東垣曰:「濁陰不降,厥氣上逆,膈塞脹滿,非吳茱不可治也。」 昂按:吳茱性熱,故性上,氣味俱厚,故善降。), 利大腸壅氣(故治腸風痔痢。),下產後餘血。(故產後必用之。) | ||
配伍 | 然走氣動火,昏目發瘡,血虛有火者禁用。 | ||
炮製 | 惡丹參、硝石。 | ||
品類 | 泡去苦烈汁用。(須泡數次。)止嘔,黃連水炒; 治疝鹽水炒;治血,醋炒。 配伍:惡丹參、硝石。 | ||
備註 | 陳者良。 炮製:泡去苦烈汁用。(須泡數次。)止嘔,黃連水炒; 治疝鹽水炒;治血,醋炒。 配伍:惡丹參、硝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