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己

功用:能行十二經,通腠理,利九竅,瀉下焦血分溼熱,為療風水之要藥。

十劑分類 通行水、瀉下焦血分溼熱 性味 大苦大寒,(本經平。別錄溫。) 歸經:太陽經藥(膀胱。)。
主治 能行十二經,通腠理,利九竅,瀉下焦血分溼熱,為療風水之要藥。
禁忌 治肺氣欬嗽(水濕。),熱氣諸癇(降氣下痰。), 濕瘧腳氣(足傷寒濕為腳氣,寒濕鬱而為熱,濕則腫,熱則痛。 防己為主藥。濕加苡仁、蒼朮、木瓜、木通; 熱加芩、柏; 風加羌活、萆薢; 痰加竹瀝、南星; 痛加香附、木香; 活血加四物; 大便祕加桃仁、紅花; 小便祕加牛膝、澤瀉; 痛連臂加桂枝、威靈仙; 痛連脅加膽草。 又有足跟痛者,屬腎虛,不與腳氣同論。), 水腫風腫,癰腫惡瘡。 或濕熱流入十二經,致二陰不通者,非此不可。
配伍 然性險而健,陰虛及濕熱在上焦氣分者禁用。 (十劑曰:「通可去滯,通草、防己之屬是也。」通草即木通是也。 徐之才亦以行水者為通,與燥劑無以別矣。 木通甘淡,瀉氣分濕熱;防己苦寒,瀉血分濕熱。 本集以行水為通劑,改熱藥為燥劑。)
炮製 惡細辛,畏萆薢。
品類 酒洗用, 配伍:惡細辛,畏萆薢。
備註 出漢中,根大而虛,空心有花紋,色黃,名漢防己。 黑點黃腥木強者,名木防己,不佳。 (陳藏器曰:用木防己治風,用漢防己治水。) 炮製:酒洗用, 配伍:惡細辛,畏萆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