薑黃

功用:理血中之氣,下氣破血,除風消腫,功力烈於鬱金。

十劑分類 瀉破血、行氣 性味 苦辛,(本草大寒。(藏器大明)曰熱。) 歸經:色黃入脾,兼入肝經。
主治 理血中之氣,下氣破血,除風消腫,功力烈於鬱金。
禁忌 治氣脹血積,產後敗血攻心,通月經,療撲損。 片子者,能入手臂,治風寒濕痺。 (血虛腎痛者勿用。時珍曰:「入腎治痛,其兼理血中之氣可知。」)
配伍
炮製
品類
備註 出川廣。 (陳藏器曰:「鬱金苦寒色赤,薑黃辛溫色黃,莪朮味苦色青, 三物不同,所用各別。」 經疏曰:「薑黃主治,介乎三稜、鬱金之間。」 時珍曰:「薑黃、鬱金、莪s ,形狀、功用大略相近, 但鬱金入心,專治血;薑黃入脾,兼治血中之氣; 莪s 入肝,治氣中之血,稍為不同。今時以扁如乾薑者,為片子薑黃; 圓如蟬腹者,為蟬肚鬱金,並可染色。朮形雖似鬱金,而色不黃也。」 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