荊芥

功用:其性升浮,能發汗,(又云止冷汗、虛汗。)散風溼,清頭目,利咽喉。

十劑分類 一名假蘇,輕宣發表、祛風、理血 性味 辛苦而溫,芳香而散。 歸經:入肝經氣分,兼行血分。
主治 其性升浮,能發汗,(又云止冷汗、虛汗。)散風溼,清頭目,利咽喉。
禁忌 治傷寒頭痛,中風口噤,身強項直,口面喎邪,目中黑花。 其氣溫散,能助脾消食(氣香入脾。),通利血脈。 治吐衄腸風,崩中血痢, 產風血運(產後去血過多,腹內空虛,則自生風,故常有崩運之患, 不待外風襲之也。荊芥最能散血中之風。 華陀愈風散,荊芥三錢,微焙為末,豆淋酒調服,或童便服,諸家云甚效。), 瘰癘瘡腫,清熱散瘀,破結解毒(結散、熱清,則血涼而毒解。), 為風病、血病、瘡家聖藥。 (荊芥功本治風,又兼治血者,以其入風木之臟,即是藏血之地也。 李士材曰:「風在皮裏膜外,荊芥主之,非若防風能入骨肉也。」)
配伍
炮製 反魚、蟹、河豚、驢肉。
品類 連穗用,(穗在於巔,故善升發。)治血炒黑用 (凡血藥用山梔、乾薑、地榆、棕櫚、五靈脂等, 皆應炒黑者,以黑勝紅也。), 配伍:反魚、蟹、河豚、驢肉。
備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