芎藭

功用:助清陽而開諸鬱(丹溪曰:「氣升則鬱自降,為通陰陽血氣之使。」), 潤肝燥而補肝虛(肝以瀉為補,所謂辛以散之,辛以補之。)。 上行頭目,下行血海(衝脈。),搜風散瘀,止痛調經。

十劑分類 補血、潤燥、宣行氣、搜風 性味 辛溫升浮。 歸經:為少陽引經(膽。),入手、足厥陰氣分,(心包、肝。)乃血中氣藥。
主治 助清陽而開諸鬱(丹溪曰:「氣升則鬱自降,為通陰陽血氣之使。」), 潤肝燥而補肝虛(肝以瀉為補,所謂辛以散之,辛以補之。)。 上行頭目,下行血海(衝脈。),搜風散瘀,止痛調經。
禁忌 治風濕在頭,血虛頭痛,(能引血下行,頭痛必用之,加各引經藥: 太陽羌活,陽明白芷,少陽柴胡,太陰蒼朮,少陰細辛,厥陰吳茱萸。 丹溪曰:「諸經氣鬱,亦能頭痛。」) 腹痛脅痛,氣鬱血鬱,濕瀉血痢,寒痺筋攣,目淚多涕(肝熱。), 風木為病(諸風眩掉,皆屬肝木。), 及癰疽瘍瘡,(癰從六腑生,疽從五臟生,皆陰陽相滯而成。 氣為陽,血為陰,血行脈中,氣行脈外,相並周流。 寒濕摶之,則凝滯而行遲,為不及;火熱摶之,則沸騰而行速,為太過。 氣鬱邪入血中,為陰滯於陽;血鬱邪入氣中,為陽滯於陰,致生惡毒。 然百病皆由此起也。芎藭能和血行氣而通陰陽。) 男女一切血證。
配伍 然香竄辛散,能走泄真氣,單服久服,令人暴亡。 (單服則臟有偏勝,久服則過劑生邪,故有此失, 若有配合節制,則不至此矣。 昂按:芍、地,酸寒為陰,芎、歸辛溫陽為陽。 故四物取其相濟,以行血藥之滯耳。川芎辛散,豈能生血者乎? 治法云:驗胎法,婦人過經三月不來,用川芎末,空心熱湯調一匙服, 腹中微動者是胎,不動者是經閉。)
炮製 白芷為使,畏黃連、硝石、滑石,惡黃耆、山茱萸。
品類
備註 蜀產為「川芎」,秦產為「西芎」,江南為「撫芎」, 以川產大塊,裏白不油,辛甘者勝。 配伍:白芷為使,畏黃連、硝石、滑石,惡黃耆、山茱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