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:13 人
肉桂
功用:補命門相火之不足(兩腎中間,先天主氣,乃真火也。 人非此火不能有生,無此真陽之火,則無以蒸糟粕而化精微, 脾胃衰敗,氣盡而亡矣。),益陽消陰。
十劑分類 | 大燥、補腎命火 | 性味 | 辛甘大熱,氣厚純陽, 歸經:入肝腎血分,(平肝補腎。)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補命門相火之不足(兩腎中間,先天主氣,乃真火也。 人非此火不能有生,無此真陽之火,則無以蒸糟粕而化精微, 脾胃衰敗,氣盡而亡矣。),益陽消陰。 | ||
禁忌 | 治痼冷沈寒。能發汗,疏通血脈,宣導百藥(辛則善散,熱則通行。)。 去營衛風寒,表虛自汗(陽虛。), 腹中冷痛,欬逆結氣(欬逆亦由氣不歸元,桂能引火歸宿丹田。)。 木得桂而枯(削桂釘木根,其木即死。),又能抑肝風而扶脾土 (肝木盛則剋土,辛散肝風,甘益脾土。)。 從治目赤腫痛(以熱攻熱,名曰從治。), 及脾虛惡食(命火不足。),溼盛泄瀉(土為木剋,不能防水, 古行水方中,亦多用桂,如五苓散、滋腎丸之類。), 補勞明目,通經墮胎(辛熱能動血故也。)。 | ||
配伍 | |||
炮製 | 得人參、甘草、麥冬良,忌生蔥、石脂。 (本草有菌桂、筒桂、牡桂、版桂之類,今用者亦罕分別, 惟以肉厚氣香者良)。 | ||
品類 | 去粗皮用(其毒在皮。)。去裏外皮,當中心者為桂心(入心。), 枝上嫩皮為桂枝(入肺、膀胱及手足。)。 配伍:得人參、甘草、麥冬良,忌生蔥、石脂。 (本草有菌桂、筒桂、牡桂、版桂之類,今用者亦罕分別, 惟以肉厚氣香者良)。 | ||
備註 | 出嶺南桂州者良(州因桂名。), 色紫肉厚, 味辛甘者為肉桂(入肝、腎命門。), 炮製:去粗皮用(其毒在皮。)。去裏外皮,當中心者為桂心(入心。), 枝上嫩皮為桂枝(入肺、膀胱及手足。)。 配伍:得人參、甘草、麥冬良,忌生蔥、石脂。 (本草有菌桂、筒桂、牡桂、版桂之類,今用者亦罕分別, 惟以肉厚氣香者良)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