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母草

功用:消水行血,去瘀生新,調經解毒。

十劑分類 一名茺蔚,通行瘀血、生新血 性味 辛苦微寒, 歸經:入手足厥陰(心包、肝。),
主治 消水行血,去瘀生新,調經解毒。
禁忌 治血風、血暈、血痛、血崩、血淋,胎痛難產, 崩中帶下(帶脈橫於腰間,病生於此,故名為帶。赤屬血,白屬氣。 氣虛者,補中益氣而兼升降;血虛者,養血滋陰而兼調氣。), 為經產良藥。消疔腫乳癰(亦取其散瘀解毒。),通大小便。
配伍 然辛散之藥,瞳子散大者忌服。 編號:草部073-1 藥名:益母子, 功用:主治略同,調經益精,明目(血滯、病目者則宜之。)活血, 順氣逐風(氣行則血行,血活則風散。),行中有補。 主治:治心煩頭痛,(血虛血熱之候。)胎產帶崩,令人有子。 (有補陰之功。 時珍曰:「益母根、莖、花、葉、實,皆可同用。 若治瘡腫胎產,消水行血則宜並用。 若治血分風熱,明目調經,用子為良。 蓋根、莖、花、葉專於行,子則行中有補也。」 產寶濟陰返魂丹,小暑端午,或六月六日,採益母莖、葉、花、實, 為末蜜丸,治胎產百病。近效方搗汁、熬骨亦良。)
炮製 忌鐵,
品類 子微炒用。
備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