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:17 人
當歸
功用:
十劑分類 | 補血、潤燥、滑腸 | 性味 | 甘溫和血,辛溫散內寒,苦溫心助散寒 (諸血屬心,凡通脈者必先補心,當歸苦溫助心。), 歸經:入心肝脾(心生血,肝藏血,脾統血。),為血中之氣藥。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|||
禁忌 | 治虛勞寒熱,逆欬上氣(血和則氣降。),澼痢(便血曰澼。), 溫瘧(厥陰肝邪。),頭痛腰痛,心腹諸痛(散寒和氣。)。 風痙無汗(痙,音擎,上聲。身強項直,角弓反張,曰痙。 無汗,為剛痙;有汗,為柔痙。當歸,辛散風,溫和血。 產後亦有發痙者,以脫血無以養筋也,宜十全大補湯。), 痿痺癥瘕(筋骨緩縱,足不任地,曰痿。風、寒、濕客於肌肉、血脈曰痺。 血凝氣聚,按之堅硬,曰癥。雖堅硬,而聚散無常,曰瘕,尚未至癥也。), 癰疽瘡瘍,衝脈為病。氣逆裏急,帶脈為病。 腹痛,腰溶溶如坐水中,(衝脈起于腎下,出於氣街,挾臍上行,至胸中, 上頏顙,滲諸陽,灌諸經。下行入足,滲三陰,灌諸絡, 為十二經脈之海,主血。帶脈,橫圍於腰,如束帶,總約諸脈。) 及婦人諸不足,一切血證,陰虛而陽無所附者。 潤腸胃,澤皮膚,養血生肌(血旺則肉長。),排膿止痛(血和則痛止。)。 | ||
配伍 | 然滑大腸,瀉者忌用。(當歸為君,芍藥為臣,地黃為佐,芎藭為使, 名四物湯,治血之總劑。 血虛,佐以人參、黃耆; 血熱,佐以條芩、梔、連; 血積,佐以大黃、牽牛。 昂按:血屬陰,四物能養陰,陰得其養,則血自生,非四物能生血也。 若氣虛、血弱之人,當用人參,取陽旺生陰血之義。 多有過服四物陰滯之藥,而反致害者。) | ||
炮製 | 畏菖蒲、海藻、生薑,惡濕麵。 | ||
品類 | 治血酒製,有痰薑製。(昂按當歸非治痰藥,薑製亦臆說耳。) 配伍:畏菖蒲、海藻、生薑,惡濕麵。 | ||
備註 | 使血氣各所有歸故名。(血滯能通,血虛能補,血枯能潤,血亂能撫。 蓋其辛溫,能行氣分,使氣調而血和也。 東垣曰:「頭止血而上行,身養血而中守,尾破血而下流,全活血而不走。」 雷斅、海藏並云:頭破血。 時珍曰:「治上用頭,治中用身,治下用尾,通行全用,一定之理也。」) 川產力剛,善攻;秦產力柔,善補。 以秦產頭圓尾多,肥潤氣香者良,名「馬尾當歸」。 尾粗堅枝者,名「鑱頭當歸」,只宜發散用。 炮製:治血酒製,有痰薑製。(昂按當歸非治痰藥,薑製亦臆說耳。) 配伍:畏菖蒲、海藻、生薑,惡濕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