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:13 人
牽牛
功用:瀉氣分之濕熱(肺主氣,火能平金而泄肺。), 能達右腎命門,走精隧,通下焦鬱遏, 及大腸風祕氣祕。利大小便,逐水消痰,殺蟲墮胎。
十劑分類 | 大瀉氣分溼熱 | 性味 | 辛熱有毒,屬火善走, 歸經:入肺經。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瀉氣分之濕熱(肺主氣,火能平金而泄肺。), 能達右腎命門,走精隧,通下焦鬱遏, 及大腸風祕氣祕。利大小便,逐水消痰,殺蟲墮胎。 | ||
禁忌 | 治水腫喘滿,玄癖氣塊。 | ||
配伍 | 若濕熱在血分,胃弱氣虛人禁用。 (東垣曰:「牽牛苦寒,誤矣。其味辛辣,久嚼猛烈雄壯, 所謂苦寒安在哉?乃瀉氣之藥,比諸辛藥,泄氣尤甚。 若濕從下受,上焦主血,血中之濕,宜苦寒之味, 而反用辛熱之藥,泄上焦之氣,是血病瀉氣,使氣血俱損也。」 王好古曰:「以氣藥引,則入氣;以大黃引,則入血。」 時珍曰:「一婦腸結,年幾六十,服養血潤燥藥,則泥結; 服硝黃藥,則若罔知。如此三十餘年,其人體肥膏梁而多鬱, 日吐酸痰乃寬。此乃三焦氣滯,有升無降,津液皆化為痰, 不能下潤腸腑,非血燥也。潤劑留滯,硝黃入血,不能入氣,故無效。 用牽牛為末,皂角膏丸,纔服便通。」 外甥素多酒色病,二便不通,脹痛呻吟七晝夜,用通利藥不效, 予言:「此乃濕熱之邪,非精道壅隧路,病在二陰之間, 故前阻小便,後阻大便,病不在太陽膀胱也。」 用楝實、茴香、穿山甲諸藥,倍牽牛,三服而平。 東垣補下焦陽虛,天真丹用牽牛鹽水炒黑, 佐沈香、杜仲、肉桂、破故紙諸藥,深得補瀉兼施之妙。) | ||
炮製 | 得木香、乾薑良。(此藥漢前未入本草,故仲景方中無此。 別錄始載之,宋後始多用者。) | ||
品類 | 取子淘去浮者,舂去皮用, 配伍:得木香、乾薑良。(此藥漢前未入本草,故仲景方中無此。 別錄始載之,宋後始多用者。) | ||
備註 | 有黑白二種,黑者力速。(亦名黑丑。) 炮製:取子淘去浮者,舂去皮用, 配伍:得木香、乾薑良。(此藥漢前未入本草,故仲景方中無此。 別錄始載之,宋後始多用者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