桑白皮

功用:瀉肺火,(羅謙甫曰:「是瀉肺中火邪,非瀉肺氣也,火與元氣不兩立, 火去則氣得安矣!故本經又云益氣。」 東垣曰:「甘固元氣之不足,而補虛;辛瀉肺氣之有餘,而止嗽; 然性不純良,不宜多用。」 錢乙:「瀉白散,桑皮、地骨各一兩,甘草五錢,每服二錢, 入粳米百粒煎。」 時珍曰:「桑皮、地骨皆能瀉火,從小便出,甘草瀉火緩中, 粳米清肺養血,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。 一婦鼻久不聞香臭,後因他疾,繆仲醇為處方,每服桑皮至七八錢, 服久而鼻塞忽通。」) 利二便,散瘀血,下氣行水, 止嗽清痰。(發明曰:「肺中有水,則生痰而作嗽,除水氣正所以瀉火邪, 實則瀉其子也。火退氣甯,則補益在其中矣。」 十劑曰:「燥可去溼,桑白皮、赤小豆之類是也。」)

十劑分類 瀉肺、行水,十劑作燥,以其行水 性味 甘辛而寒。
主治 瀉肺火,(羅謙甫曰:「是瀉肺中火邪,非瀉肺氣也,火與元氣不兩立, 火去則氣得安矣!故本經又云益氣。」 東垣曰:「甘固元氣之不足,而補虛;辛瀉肺氣之有餘,而止嗽; 然性不純良,不宜多用。」 錢乙:「瀉白散,桑皮、地骨各一兩,甘草五錢,每服二錢, 入粳米百粒煎。」 時珍曰:「桑皮、地骨皆能瀉火,從小便出,甘草瀉火緩中, 粳米清肺養血,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。 一婦鼻久不聞香臭,後因他疾,繆仲醇為處方,每服桑皮至七八錢, 服久而鼻塞忽通。」) 利二便,散瘀血,下氣行水, 止嗽清痰。(發明曰:「肺中有水,則生痰而作嗽,除水氣正所以瀉火邪, 實則瀉其子也。火退氣甯,則補益在其中矣。」 十劑曰:「燥可去溼,桑白皮、赤小豆之類是也。」)
禁忌 治肺熱喘滿,唾血熱渴,水腫臚脹。
配伍 肺氣虛,及風寒作嗽者慎用。
炮製 續斷、桂心為使,忌鐵。 編號:木部017-1 藥名:桑 功用:乃箕星之精,其木利關節,養津液,行水(錄驗方枝皮細剉,釀酒服良。) 祛風(桑枝一升,細剉炒香,水三升,熬至二升,一日服盡,名桑皮煎, 治風氣、腳氣、口渴。)。 其火拔引毒氣,祛風寒溼痺。(凡癰疽不起,瘀肉不腐,瘰癧流注, 臁頑惡瘡,不愈,用桑木片紮成小把,燃火吹息,炙患處,內服補託良藥。) 煎補藥,熬諸膏,宜用桑柴,內亦宜桑枝攪。 編號:木部017-2 藥名:桑椹 性味:甘涼, 歸經:色黑入腎而補水, 功用:利五臟關節,安魂鎮神,聰耳明目,生津止渴。(煉膏,治服金石藥熱渴。) 利水消腫,解酒烏髭,
品類 刮去外皮,取白用。(如恐其瀉氣,用蜜炙之。) 配伍:續斷、桂心為使,忌鐵。 編號:木部017-1 藥名:桑 功用:乃箕星之精,其木利關節,養津液,行水(錄驗方枝皮細剉,釀酒服良。) 祛風(桑枝一升,細剉炒香,水三升,熬至二升,一日服盡,名桑皮煎, 治風氣、腳氣、口渴。)。 其火拔引毒氣,祛風寒溼痺。(凡癰疽不起,瘀肉不腐,瘰癧流注, 臁頑惡瘡,不愈,用桑木片紮成小把,燃火吹息,炙患處,內服補託良藥。) 煎補藥,熬諸膏,宜用桑柴,內亦宜桑枝攪。 編號:木部017-2 藥名:桑椹 性味:甘涼, 歸經:色黑入腎而補水, 功用:利五臟關節,安魂鎮神,聰耳明目,生津止渴。(煉膏,治服金石藥熱渴。) 利水消腫,解酒烏髭, 炮製:日乾為末,蜜丸良,取極熟者,濾汁熬膏,入蜜煉稠,點湯和酒並妙, 入燒酒經年愈佳。 (每日湯點服,亦治瘰癧,名「文武膏」,以椹名「文武實」也。) 編號:木部017-3 藥名:桑葉 性味:甘寒, 歸經:手足陽明之藥(大腸、胃。)。 功用:涼血(刀斧傷者,為末乾貼之妙。)。燥溼, 去風明目。(採經霜者,煎湯洗眼,去風淚;洗手足,去風痺。 桑葉、黑脂麻等分,蜜丸名扶桑丸。除溼去風,烏髭明目, 以五月五日、六月六日,立冬日採者佳。一老人年八十四,夜能細書, 詢之云:得一奇方。每年九月二十三日,桑葉洗眼一次,永絕昏暗。) 末服止盜汗(嚴州有僧,每就枕,汗出偏身,比旦,衣被皆透, 二十年不能療,監寺教採帶露桑葉,焙乾為末, 空心米飲下二錢,數日而愈。)。 代茶止消渴。
備註 為線可縫金瘡, 炮製:刮去外皮,取白用。(如恐其瀉氣,用蜜炙之。) 配伍:續斷、桂心為使,忌鐵。 編號:木部017-1 藥名:桑 功用:乃箕星之精,其木利關節,養津液,行水(錄驗方枝皮細剉,釀酒服良。) 祛風(桑枝一升,細剉炒香,水三升,熬至二升,一日服盡,名桑皮煎, 治風氣、腳氣、口渴。)。 其火拔引毒氣,祛風寒溼痺。(凡癰疽不起,瘀肉不腐,瘰癧流注, 臁頑惡瘡,不愈,用桑木片紮成小把,燃火吹息,炙患處,內服補託良藥。) 煎補藥,熬諸膏,宜用桑柴,內亦宜桑枝攪。 編號:木部017-2 藥名:桑椹 性味:甘涼, 歸經:色黑入腎而補水, 功用:利五臟關節,安魂鎮神,聰耳明目,生津止渴。(煉膏,治服金石藥熱渴。) 利水消腫,解酒烏髭, 炮製:日乾為末,蜜丸良,取極熟者,濾汁熬膏,入蜜煉稠,點湯和酒並妙, 入燒酒經年愈佳。 (每日湯點服,亦治瘰癧,名「文武膏」,以椹名「文武實」也。) 編號:木部017-3 藥名:桑葉 性味:甘寒, 歸經:手足陽明之藥(大腸、胃。)。 功用:涼血(刀斧傷者,為末乾貼之妙。)。燥溼, 去風明目。(採經霜者,煎湯洗眼,去風淚;洗手足,去風痺。 桑葉、黑脂麻等分,蜜丸名扶桑丸。除溼去風,烏髭明目, 以五月五日、六月六日,立冬日採者佳。一老人年八十四,夜能細書, 詢之云:得一奇方。每年九月二十三日,桑葉洗眼一次,永絕昏暗。) 末服止盜汗(嚴州有僧,每就枕,汗出偏身,比旦,衣被皆透, 二十年不能療,監寺教採帶露桑葉,焙乾為末, 空心米飲下二錢,數日而愈。)。 代茶止消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