桂枝

功用:溫經通脈,發汗解肌(能利肺氣。經曰:「辛甘發散為陽。」)。

十劑分類 輕解肌、調營衛 性味 辛甘而溫,氣薄升浮。 歸經:入太陰肺,太陽膀胱經。
主治 溫經通脈,發汗解肌(能利肺氣。經曰:「辛甘發散為陽。」)。
禁忌 治傷風頭痛(無汗能發。), 中風自汗(有汗能止。「中」猶傷也,古文通用。自汗屬陽虛, 桂枝為君,芍藥、甘草為佐,加薑、棗,名桂枝湯,能和營實表。), 調合營衛,使邪從汗出,而汗自止。 亦治手足痛風脅風。(痛風有風痰、風溼、溼痰、瘀血、氣虛、血虛之異, 桂枝用作引經。脅風屬肝,桂能平肝。 東垣曰:「氣薄則發泄,桂枝上行而解表;氣厚則發熱,肉桂下行而補腎。」 王好古曰:「或問桂枝止煩出汗。仲景治傷寒發汗,數處皆用桂枝湯。 又曰:無汗不得用桂枝,汗多者,桂枝甘草湯,此大能閉汗也。 二義相通否乎? 曰:仲景云:太陽病發熱汗出者,此為營弱衛強。 陰虛陽必湊之,故以桂枝發其汗,此乃調其營氣,則衛氣自和, 風邪無所容,遂自汗而解,非若麻黃能開腠理,發出其汗也。 汗多用桂枝者,以之調和營衛,則邪從汗出,而汗自止, 非桂枝能閉汗孔也。亦惟汗者宜之,若傷寒無汗,則當發汗為主, 而不獨調其營衛矣。故曰無汗不得服桂枝,有汗不得服麻黃也。」 傷寒例曰:「桂枝下咽,陽盛則斃;承氣入胃,陰盛則亡。」)
配伍
炮製
品類
備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