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:9 人
柴胡
功用:主陽氣下陷,能引清氣上行,而平少陽、厥陰之邪熱 (肝、膽、心包、三焦相火。時珍曰行少陽黃芩為佐,行厥陰黃連為佐。)。 宣暢氣血,散結調經,(昂按:人第知柴胡能發表,而不知柴胡最能和裏, 故勞藥、血藥往往用之。補中益氣、逍遙散皆用柴胡,取其和中, 皆非解表也。) 為足少陽(膽經)表藥。(膽為清淨之府,無出無入,其經在半表半裏, 法當和解,小柴胡湯之屬是也。若病在太陽,服之太早,則引賊入門, 若病入陰經,復服柴胡,則重虛其表,最宜詳慎。)
十劑分類 | 宣發表和裏、退熱升陽 | 性味 | 苦平微寒,味薄氣升為陽。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主陽氣下陷,能引清氣上行,而平少陽、厥陰之邪熱 (肝、膽、心包、三焦相火。時珍曰行少陽黃芩為佐,行厥陰黃連為佐。)。 宣暢氣血,散結調經,(昂按:人第知柴胡能發表,而不知柴胡最能和裏, 故勞藥、血藥往往用之。補中益氣、逍遙散皆用柴胡,取其和中, 皆非解表也。) 為足少陽(膽經)表藥。(膽為清淨之府,無出無入,其經在半表半裏, 法當和解,小柴胡湯之屬是也。若病在太陽,服之太早,則引賊入門, 若病入陰經,復服柴胡,則重虛其表,最宜詳慎。) | ||
禁忌 | 治傷寒邪熱,(仲景有大、小柴胡等湯。)熱痰結實, 虛勞肌熱,(寇宗奭曰:「柴胡,本經本無一字治勞。 藥性論、日華子皆言補勞傷,醫家執而用之,貽誤無窮。」 時珍曰:「勞有五:若勞在肝、膽、心、心包,有熱, 則柴胡乃手、足厥陰、少陽必用之藥; 勞在脾、胃,有熱或陽氣下陷,則柴胡為升清退熱必用之藥。 惟勞在肺、腎者,不可用耳。寇氏一概擯斥,殊非通論。」 昂按:楊氏秦艽扶羸湯,治肺痿成勞,咳嗽聲嗄,體虛自汗, 用柴胡為君,則肺勞亦有用之者矣。藥性論甄權著。) 嘔吐心煩,(邪在半表、半裏,則多嘔吐。) 諸瘧寒熱,(東垣曰諸瘧以柴胡為君,佐以引經之藥。 李士材曰:「瘧非少陽經慎用。」 喻嘉言曰:「瘧發,必有寒有熱,蓋外邪伏於半表半裏, 適在少陽所主之界,入與陰爭,陽盛則熱,出與陽爭,陰勝則寒。 即純熱無寒,為癉瘧、溫瘧;純寒無熱,為牝瘧。 要皆自少陽而造其極,補偏救弊,亦必返還少陽之界, 使陰陽協和,而後愈也。謂少陽而兼他經則有之, 謂他經而不涉少陽則不成其為瘧矣。脈縱屢遷,而弦之一字,實貫徹之也。」 昂按:瘧之不離少陽,猶欬之不離於肺也。 談藪云:張知閣久病瘧,熱時如火,年餘骨立,醫用茸、附諸藥,熱益甚。 孫琳投以小柴胡湯,三服脫然。琳曰:「此名勞瘧,熱從髓出,加以剛劑, 氣血愈虧。熱有在皮膚、在臟腑、在骨髓,在骨髓者,非柴胡不可, 若得銀柴胡只須一服,南方者力減,故三服乃效也。」 時珍曰:「觀此則得用藥之妙矣。」 昂按:據孫氏之說,是柴胡亦能退骨蒸也。) 頭眩目赤,胸痞脅痛,(凡脅痛,多是肝木有餘, 宜小柴胡湯加青皮、川芎、白芍。 又左脅痛,宜活血、行氣;右脅痛,宜消食、行痰。) 口苦耳聾,(皆肝、膽之邪。) 婦人熱入血室,(衝為血海,即血室也。男、女皆有之。 柴胡在臟主血,在經主氣。) 胎產前後諸熱。小兒痘疹、五疳羸熱。 散十二經瘡疽,血氣凝聚,功同連翹。 (連翹治血熱,柴胡治氣熱,為少異。) | ||
配伍 | 陰虛火炎,氣升者禁用。 | ||
炮製 | 前胡、半夏為使,惡皂角。 | ||
品類 | 外感生用,內傷升氣,酒炒用根。中節下降用梢。有汗欬者,蜜水炒。 配伍:前胡、半夏為使,惡皂角。 | ||
備註 | 銀川者,根長尺餘,微白,治勞疳良。北產者,如前胡而軟並良。 南產者,強硬不堪用。 炮製:外感生用,內傷升氣,酒炒用根。中節下降用梢。有汗欬者,蜜水炒。 配伍:前胡、半夏為使,惡皂角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