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:3 人
人參
功用:大補肺中元氣,(東垣曰:肺主氣,肺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,精自生, 而形自盛。十劑曰:補可去弱,人參、羊肉之屬是也。 人參補氣,羊肉補形。) 瀉火,(得升麻,補上焦瀉肺火。得茯苓,補下焦瀉腎火。 得麥冬,瀉火而生脈。得黃耆、甘草,乃甘溫退大熱。 東垣曰:「參、耆、甘草瀉火之聖藥,合用名黃耆湯。」 按:煩勞,則虛而生熱,得甘溫,以益元氣,而邪熱自退,故亦謂之瀉。) 益土(健脾)生金(肺),明目開心,益智,添精神,定驚悸 (邪火退,正氣旺,則心肝甯,而驚悸定。除煩渴,瀉火,故除煩; 生津,故止渴。),通血脈,(氣行則血行。賀汝膽曰:生脈散用之者, 以其通經活血,則脈自生也。古方解散藥、行表藥,多用之, 皆取其通經而走表也。)破堅積(氣運積化。), 消痰水(氣旺,則痰行水消。)。
十劑分類 | 大補元氣、瀉火 | 性味 | 生甘苦,微涼,(甘補陽,微苦微寒,又能補陰。)熟甘溫。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大補肺中元氣,(東垣曰:肺主氣,肺氣旺則四臟之氣皆旺,精自生, 而形自盛。十劑曰:補可去弱,人參、羊肉之屬是也。 人參補氣,羊肉補形。) 瀉火,(得升麻,補上焦瀉肺火。得茯苓,補下焦瀉腎火。 得麥冬,瀉火而生脈。得黃耆、甘草,乃甘溫退大熱。 東垣曰:「參、耆、甘草瀉火之聖藥,合用名黃耆湯。」 按:煩勞,則虛而生熱,得甘溫,以益元氣,而邪熱自退,故亦謂之瀉。) 益土(健脾)生金(肺),明目開心,益智,添精神,定驚悸 (邪火退,正氣旺,則心肝甯,而驚悸定。除煩渴,瀉火,故除煩; 生津,故止渴。),通血脈,(氣行則血行。賀汝膽曰:生脈散用之者, 以其通經活血,則脈自生也。古方解散藥、行表藥,多用之, 皆取其通經而走表也。)破堅積(氣運積化。), 消痰水(氣旺,則痰行水消。)。 | ||
禁忌 | 治虛勞內傷, (傷於七情六慾,飲食作勞,為內傷;傷於風寒暑濕為外感。 如內傷發熱,時熱時止;外感發熱,熱甚無休。 內傷惡寒,得暖便解;外感惡寒,絮火不除。 內傷頭痛,乍痛乍歇;內感頭痛,連痛無停。 內傷,則手心熱;外感,則手背熱。 內傷,則口淡無味;外感,則鼻塞不通。 內傷,則氣口脈盛,多屬不足,宜溫、宜補、宜和; 外感,則人迎脈盛,多屬有餘,宜汗、宜吐、宜下。 蓋左人迎主表,右氣口主裏也。 昂按:東垣辨內傷、外感最詳,恐人以治外感者,治內傷也。 今人,緣東垣之言,凡內傷風寒,發熱咳嗽者,概不輕易表散。 每用潤肺退熱藥,間附秦艽、蘇梗、柴胡、前胡一二味,而羌活、防風等, 絕不敢用。不思秦艽、陽明藥,柴胡、少陽藥,於太陽有何涉乎? 以致風寒久鬱,嗽熱不止,變成虛損,殺人多矣。 此又以內傷治外感之誤也,附此正之。) 發熱自汗,(自汗屬陽虛,盜汗屬陰虛。亦有過服參、耆,而汗反盛者, 以陽盛陰虛,陽愈補,而陰愈虧也。又宜清熱、養血,而汗止自。) 多夢紛紜,嘔噦反胃,虛咳喘促,(蒙荃曰:「歌有肺熱還傷肺之句, 惟言寒熱,不辨虛實。若肺中實熱者忌之,虛熱者服之何害。」 又曰:「諸痛無補法不用參耆。若久病虛痛,何嘗忌此耶。」) 瘧痢滑瀉,(始痢宜下,久痢宜補,治瘧意同。 丹溪曰:「葉先生患痢,後甚逼迫,正合承氣證。予曰:『氣口脈虛, 形雖實而面黃白,必過飽傷胃。』與參、朮、陳、芍十餘帖,三日後, 胃氣稍充,再與氣承湯二帖而安。」又曰:「補未至而下,則病者不能當; 補已至而弗下,則藥反添病。匪急、匪徐,其間不容髮噫。微哉!」 昂:按,此先補後下法之變者也,非胸有定見者,不可輕用, 然後學亦宜知之。大承氣湯-大黃、芒硝、枳實、厚朴。) 淋瀝脹滿,(發明云:胸脅逆滿,由中氣不足作脹者宜補之,而脹自除。 經所謂:塞因塞用也。俗醫泥於作飽不敢用,不知少服反滋壅閉, 多服則宣通,補之正所以導之也。皇甫蒿著(本草發明)。) 中暑中風,及一切血證。(東垣曰:「古人治大吐血,脈芤洪者,並用人參。 脫血者,先益其氣,蓋血不自生,須得生陽氣之藥乃生, 陽生則陰長之義也。若單用補血藥,血無由而生矣。凡虛勞吐血, 能受補者易治,不能受補者難治。」) | ||
配伍 | |||
炮製 | 茯苓為使,畏五靈脂。惡皂莢、黑豆、紫石英、人溲、鹹鹵,反藜蘆。 (言聞曰:「東垣理脾胃、瀉陰火,交泰丸內用人參、皂莢, 是惡而不惡也。古方療月閉,四物湯加人參、五靈脂,是畏而不畏也。 又療痰在胸膈,人參、藜蘆同用,而取其涌越,是激其怒性也。 非洞奧達權者不能知。」) 編號:草部003-1 藥名:參蘆 功用: 人參蘆能涌吐痰涎,體虛人用之,以代瓜蒂。 (丹溪曰:「人參,入手太陰,補陽中之陰,蘆反能瀉太陰之陽, 亦猶麻黃根、苗不同。痰在上膈、在經絡,非吐不可, 吐中就有發散之義。」 一婦性躁、味厚,暑月因怒而病呃,作則舉身跳動,昏不知人, 其人形氣俱實,乃痰因怒鬱,氣不得降,非吐不可。 以參蘆半兩,逆流水煎服,吐頑痰數碗,大汗昏睡而安。 參條、參鬚主治同,功緩。人參,向以上黨為貴,今則以吉林野參為上, 其次則以吉林種參、高麗參皆功倍黨參。) | ||
品類 | 去蘆用。補劑用熟,瀉火用生。煉膏服,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。 (有火者,天冬膏對服。)參生時背陽向陰,不喜風日。宜焙用,忌鐵。 配伍:茯苓為使,畏五靈脂。惡皂莢、黑豆、紫石英、人溲、鹹鹵,反藜蘆。 (言聞曰:「東垣理脾胃、瀉陰火,交泰丸內用人參、皂莢, 是惡而不惡也。古方療月閉,四物湯加人參、五靈脂,是畏而不畏也。 又療痰在胸膈,人參、藜蘆同用,而取其涌越,是激其怒性也。 非洞奧達權者不能知。」) 編號:草部003-1 藥名:參蘆 功用: 人參蘆能涌吐痰涎,體虛人用之,以代瓜蒂。 (丹溪曰:「人參,入手太陰,補陽中之陰,蘆反能瀉太陰之陽, 亦猶麻黃根、苗不同。痰在上膈、在經絡,非吐不可, 吐中就有發散之義。」 一婦性躁、味厚,暑月因怒而病呃,作則舉身跳動,昏不知人, 其人形氣俱實,乃痰因怒鬱,氣不得降,非吐不可。 以參蘆半兩,逆流水煎服,吐頑痰數碗,大汗昏睡而安。 參條、參鬚主治同,功緩。人參,向以上黨為貴,今則以吉林野參為上, 其次則以吉林種參、高麗參皆功倍黨參。) | ||
備註 | 黃潤緊實似人形者良。 炮製: 去蘆用。補劑用熟,瀉火用生。煉膏服,能回元氣於無何有之鄉。 (有火者,天冬膏對服。)參生時背陽向陰,不喜風日。宜焙用,忌鐵。 配伍:茯苓為使,畏五靈脂。惡皂莢、黑豆、紫石英、人溲、鹹鹵,反藜蘆。 (言聞曰:「東垣理脾胃、瀉陰火,交泰丸內用人參、皂莢, 是惡而不惡也。古方療月閉,四物湯加人參、五靈脂,是畏而不畏也。 又療痰在胸膈,人參、藜蘆同用,而取其涌越,是激其怒性也。 非洞奧達權者不能知。」) 編號:草部003-1 藥名:參蘆 功用: 人參蘆能涌吐痰涎,體虛人用之,以代瓜蒂。 (丹溪曰:「人參,入手太陰,補陽中之陰,蘆反能瀉太陰之陽, 亦猶麻黃根、苗不同。痰在上膈、在經絡,非吐不可, 吐中就有發散之義。」 一婦性躁、味厚,暑月因怒而病呃,作則舉身跳動,昏不知人, 其人形氣俱實,乃痰因怒鬱,氣不得降,非吐不可。 以參蘆半兩,逆流水煎服,吐頑痰數碗,大汗昏睡而安。 參條、參鬚主治同,功緩。人參,向以上黨為貴,今則以吉林野參為上, 其次則以吉林種參、高麗參皆功倍黨參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