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:10 人
甘草
功用:入和劑則補益,入汗劑則解肌(解退肌表之熱。), 入涼劑則瀉邪熱(白虎湯、瀉心湯之類。), 入峻劑則緩正氣(薑、附加之,恐其僭上,硝、黃加之,恐其峻下, 皆緩之之意。), 入潤劑則養陰血(甘草湯之類。)。 能協和諸藥,使之不爭,生肌止痛(土主肌肉,甘能緩痛。), 通行十二經,解百藥毒,(凡解毒藥并須冷飲,熱則不效。 小兒初生,拭去口中惡血,綿漬汁,令咂之能解胎毒。)故有國老之稱。
十劑分類 | 有補有瀉、能表能裏、可升可降 | 性味 | 味甘,生用氣平,補脾胃不足,而瀉心火。(火急甚者,必以此緩之。) 炙用氣溫,補三焦元氣,而散表寒。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入和劑則補益,入汗劑則解肌(解退肌表之熱。), 入涼劑則瀉邪熱(白虎湯、瀉心湯之類。), 入峻劑則緩正氣(薑、附加之,恐其僭上,硝、黃加之,恐其峻下, 皆緩之之意。), 入潤劑則養陰血(甘草湯之類。)。 能協和諸藥,使之不爭,生肌止痛(土主肌肉,甘能緩痛。), 通行十二經,解百藥毒,(凡解毒藥并須冷飲,熱則不效。 小兒初生,拭去口中惡血,綿漬汁,令咂之能解胎毒。)故有國老之稱。 | ||
禁忌 | |||
配伍 | 中滿證忌之。(甘令人滿。亦有生用為瀉者,以其能引諸藥至於滿所。 經云:以甘補之,以甘瀉之是已。故別錄、權甄并云除滿,脾健運則滿除也。 仲景治痞滿,有甘草瀉心湯。 又甘草得茯苓,則不資滿而反泄瀉。陶宏景著名醫別錄,發明藥性。) | ||
炮製 | 白朮、苦參、乾漆為使。惡遠志,反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, 然亦有並用者。 (胡洽治痰癖,十棗湯加甘草。東垣治結實,與海藻同用。 丹溪治勞瘵,蓮心飲與芫花同行。非妙達精微者,不知此埋。 十棗湯-芫花、甘遂、大戟等分,棗十枚。 仲景治傷寒表已解,心下有水氣,喘咳之劑。 時珍曰:「甘草,外赤、中黃,色兼坤、離。味濃、氣薄、質全土德, 協和群品,有元老之功。普治百邪,得王道之化,贊帝力而人不知, 參神功而己不與,可謂藥中之良相也。」 昂按:甘草之功用如是,故仲景有甘草湯、甘草芍藥湯、甘草茯苓湯、 炙甘草湯,以及桂枝、麻黃、葛根、青龍、理中、四君、調胃、建中、 柴胡、白虎等湯,無不重用甘草,贊助成功,即如後人,益氣、補中、 瀉火、解毒諸劑,皆倚甘草為君,必須重用,方能建效,此古法也, 奈何時師,每用甘草不過二三分而止,不知始自何人,相習成風, 牢不可破,殊屬可笑,附記以正其失。) | ||
品類 | 補中炙用,瀉火生用,達莖中(腎莖。)用梢(梢止莖中痛,淋濁證用之。)。 配伍: 白朮、苦參、乾漆為使。惡遠志,反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, 然亦有並用者。 (胡洽治痰癖,十棗湯加甘草。東垣治結實,與海藻同用。 丹溪治勞瘵,蓮心飲與芫花同行。非妙達精微者,不知此埋。 十棗湯-芫花、甘遂、大戟等分,棗十枚。 仲景治傷寒表已解,心下有水氣,喘咳之劑。 時珍曰:「甘草,外赤、中黃,色兼坤、離。味濃、氣薄、質全土德, 協和群品,有元老之功。普治百邪,得王道之化,贊帝力而人不知, 參神功而己不與,可謂藥中之良相也。」 昂按:甘草之功用如是,故仲景有甘草湯、甘草芍藥湯、甘草茯苓湯、 炙甘草湯,以及桂枝、麻黃、葛根、青龍、理中、四君、調胃、建中、 柴胡、白虎等湯,無不重用甘草,贊助成功,即如後人,益氣、補中、 瀉火、解毒諸劑,皆倚甘草為君,必須重用,方能建效,此古法也, 奈何時師,每用甘草不過二三分而止,不知始自何人,相習成風, 牢不可破,殊屬可笑,附記以正其失。) | ||
備註 | 大而結者良, 炮製: 補中炙用,瀉火生用,達莖中(腎莖。)用梢(梢止莖中痛,淋濁證用之。)。 配伍: 白朮、苦參、乾漆為使。惡遠志,反大戟、芫花、甘遂、海藻, 然亦有並用者。 (胡洽治痰癖,十棗湯加甘草。東垣治結實,與海藻同用。 丹溪治勞瘵,蓮心飲與芫花同行。非妙達精微者,不知此埋。 十棗湯-芫花、甘遂、大戟等分,棗十枚。 仲景治傷寒表已解,心下有水氣,喘咳之劑。 時珍曰:「甘草,外赤、中黃,色兼坤、離。味濃、氣薄、質全土德, 協和群品,有元老之功。普治百邪,得王道之化,贊帝力而人不知, 參神功而己不與,可謂藥中之良相也。」 昂按:甘草之功用如是,故仲景有甘草湯、甘草芍藥湯、甘草茯苓湯、 炙甘草湯,以及桂枝、麻黃、葛根、青龍、理中、四君、調胃、建中、 柴胡、白虎等湯,無不重用甘草,贊助成功,即如後人,益氣、補中、 瀉火、解毒諸劑,皆倚甘草為君,必須重用,方能建效,此古法也, 奈何時師,每用甘草不過二三分而止,不知始自何人,相習成風, 牢不可破,殊屬可笑,附記以正其失。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