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:11 人
大蒜
功用:開胃健脾,通五臟,達諸竅(凡極臭極香之物,皆能通竅。)。 去寒濕,解暑氣,辟瘟疫,消癰腫(搗爛麻油調敷。)。 破癥積,化肉食,殺蛇蟲蠱毒。
十劑分類 | 張騫使西域,始得種入中國,故一名葫。宣通竅辟惡 | 性味 | 辛溫。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開胃健脾,通五臟,達諸竅(凡極臭極香之物,皆能通竅。)。 去寒濕,解暑氣,辟瘟疫,消癰腫(搗爛麻油調敷。)。 破癥積,化肉食,殺蛇蟲蠱毒。 | ||
禁忌 | 治中暑不醒(搗和地漿溫服。),鼻衄不止(搗貼足心,能引熱下行。), 關格不通。(搗納肛中,能通幽門。)傅臍能達下焦,消水,利大小便。 切片灼艾,灸(音九。)一切癰疽惡瘡腫核。獨頭者尤良。 (李迅曰:「癰疽著灸,勝於用藥,緣熱毒中隔,上下不通, 必得毒氣發洩,然後解散,初起便用,獨頭大蒜切片灸之,三壯一易, 百壯為率。但頭頂以上切不可灸,恐引氣上,更生大禍也。」 史源曰:「有灸至八百壯者,約艾一篩,初壞肉不痛,直灸到好肉方痛, 至夜火焮滿背,高阜頭孔百數,則毒外出,否則內逼五臟而危矣。」 綱目曰:「精要謂頭上毒不得炙,此言過矣,頭為諸陽所聚, 艾宜小如椒粒,炷宜三五壯而已。」 又按:東垣灸元好問腦疽,艾大如兩核許,灸至百壯,始覺痛而痊。 由是推之,頭毒若不痛者,艾大壯,多亦無妨也。) | ||
配伍 | 然其氣薰臭,多食生痰動火,散氣耗血,損目昏神。 (五葷皆然,而蒜尤甚。楞嚴經曰:「五葷熟食發淫,生啖增恚。」 故釋氏戒之,釋家以大蒜、小蒜、興渠、慈蔥、茖蔥,為五葷。 慈蔥,冬蔥也。茖蔥,山蔥也。興渠,西域菜,云即中國之荽。 道家以韭、薤、蒜、胡荽、芸薹為五葷。芸薹,油菜也。) | ||
炮製 | 忌蜜。 | ||
品類 | |||
備註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