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線:6 人
夏枯草
功用:補肝血,緩肝火,解內熱,散結氣。
十劑分類 | 補陽、散結、消陰 | 性味 | 辛苦微寒,氣稟純陽。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補肝血,緩肝火,解內熱,散結氣。 | ||
禁忌 | 治癭瘤濕痺,目珠夜痛。(婁全善曰:「目珠連目本,即目系也。 夜痛及點苦寒藥更甚者,夜與寒皆陰也。夏枯,氣稟純陽,補厥陰血脈, 故治此如神,以陽和陰也。」 按:目白珠屬陽,故晝痛,點苦寒則效; 黑珠屬陰,故夜痛,點苦寒藥反劇。) | ||
配伍 | |||
炮製 | |||
品類 | |||
備註 | 冬至生,夏至枯,故名。用莖葉。 |
功用:補肝血,緩肝火,解內熱,散結氣。
十劑分類 | 補陽、散結、消陰 | 性味 | 辛苦微寒,氣稟純陽。 |
---|---|---|---|
主治 | 補肝血,緩肝火,解內熱,散結氣。 | ||
禁忌 | 治癭瘤濕痺,目珠夜痛。(婁全善曰:「目珠連目本,即目系也。 夜痛及點苦寒藥更甚者,夜與寒皆陰也。夏枯,氣稟純陽,補厥陰血脈, 故治此如神,以陽和陰也。」 按:目白珠屬陽,故晝痛,點苦寒則效; 黑珠屬陰,故夜痛,點苦寒藥反劇。) | ||
配伍 | |||
炮製 | |||
品類 | |||
備註 | 冬至生,夏至枯,故名。用莖葉。 |